董卓手下智囊李儒,为何看不出王允的离间计?李儒:我为求自保_吕布_刘辩_刘协
改写后的文章:
在初平三年,汉献帝刘协在经历了严重的疾病后,终于有所康复。恢复健康的他决定召集文武大臣,在未央宫举行了一次会议。应召而来的汉庭太师董卓,依旧带着他手下的猛将吕布作为护卫。董卓在吕布的护卫下,来到了北掖门外,准备进宫面见皇帝。
就在这时,骑都尉李肃突然举起长戟,猛地指向董卓,带领禁军的卫队冲向他。形势突如其来,董卓反应不及,只能用胳膊挡住,然而长戟锋利的刃端刺中了他的手臂,鲜血顿时喷涌而出,染红了他的衣袖。
展开剩余75%董卓感到事态严重,怒声喊道:“吕布,你在哪里?” 马车后面的吕布听见呼喊后,迅速从车中走出,手中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诏书,高声宣布:“奉天子命,讨逆贼董卓!”这时,董卓终于意识到,自己一直信赖的猛将吕布已经背叛了自己。
董卓在剧痛中,愤怒不已,忍不住骂道:“吕布,你这狗奴才,竟敢反叛我!” 然而,吕布并没有任何动摇,冷冷回应,带领李肃等人冲上前去,迅速刺杀了董卓。董卓的心腹田景和随侍的仆人见状,出于忠诚,纷纷挺身而出,用身体护住董卓的尸体。吕布见状,毫不犹豫地斩杀了田景和另一名仆人,严厉警告董卓的残余势力。此举震慑了在场的其他人,标志着董卓彻底失去了控制。
《后汉书》上记载了董卓被刺事件的详细经过,提到李肃带戟刺董卓,董卓因铠甲挡不住戟尖而受伤。董卓垂死挣扎时,大声呼喊吕布,却没想到吕布早已暗中反叛,并持诏书宣布董卓为乱臣贼子,最终吕布亲自出马,亲手结束了董卓的生命。
董卓死后,王允立即指派老将皇甫嵩前往郿坞,开展对董卓残余势力的清剿,最后将董卓的部下和族人彻底铲除。
董卓的死,离不开王允精心设计的离间计。然而,作为董卓最信任的谋士,李儒未能预见到这一切,甚至没有给董卓一个警告,令人不禁怀疑:李儒为何会看不出王允的陷阱?这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。
李儒,本是一个有文才的文人,他原本在弘农王刘辩的宫中担任郎中令,为王刘辩出谋划策,性格看似文弱,实际上却野心勃勃,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朝中重臣,位列三公。
公元189年,外戚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,西凉军阀董卓趁机进入京城,以强兵占据了洛阳。李儒看到这种局势,决定投靠董卓,希望借此获得更大的权力与地位。
成为董卓的亲信谋士后,李儒堕落成了帮凶,助纣为虐。在董卓废除弘农王刘辩帝位,改立刘协为汉献帝后,李儒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董卓,甚至在董卓决定毒死刘辩时,他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这个冷血命令。
初平元年正月,李儒带着毒酒来到弘农王刘辩的住处,声称这酒能避邪。刘辩一眼看穿李儒的险恶用心,直接拒绝了毒酒。李儒见状,命令手下武士威胁刘辩,最终逼得刘辩无奈与妻子唐姬及宫人一同饮下毒酒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刘辩悲凉地吟唱道:“天道易兮我何艰!弃万乘兮退守藩。逆臣见迫兮命不延,逝将去汝兮适幽玄。”此情此景,令人心生唏嘘。
《后汉书》中亦有详细记录,指出李儒带着毒酒强迫弘农王刘辩饮下,而刘辩在临终前的歌声更显得悲伤与无奈。
刘辩死后,董卓的暴政引起了四方群雄的愤怒,关东联军联合起来讨伐董卓。董卓见大势已去,决定撤退至长安,期间,李儒献计让董卓焚烧洛阳,留下一个空城等待敌军。董卓按计行事,结果洛阳城一片狼藉,百姓遭殃。
此举让孙坚等群雄愤怒不已,誓言要除掉董卓和李儒。善恶终有报,董卓最终在191年死于王允的计策,李儒则因未随董卓进入未央宫而侥幸逃脱。
有一种说法认为,李儒的失败在于他明知董卓无法长久,却仍选择利用王允的离间计谋害董卓。李儒与董卓的关系早已断裂,他早就打算借王允之手让董卓死去,自己则趁机出面清理残局,并与李傕一起逼走吕布,迫使王允自尽,最终重新控制了汉献帝。
然而,当李傕请求刘协封李儒为侍中时,却遭到严厉拒绝。刘协对李儒背叛感到愤怒,认为李儒是个叛主求荣的权臣,最终彻底看清了李儒的真面目。
发布于:天津市